日期
诗文库
金谷园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十
洛阳西北十里,北邙之阳,平畴麦陇间有村落焉。绕村数里,是名金谷园考县志,园在金水,距此五十里,未知孰是。园之南曰西宫,上阳宫故址也。癸丑岁袁世凯置营垒练军于此。庚申之秋,孚威上将军吴公,既靖安福之乱,移军洛阳,驻西宫,更辟金谷,筑台阅武,建壕垒坛场,植林木,于是帐捲山明,旗翻草暗,笙歌故墟,一变刁斗森严矣。明年,余乃入将军幕府,尝于仲春佳日,观兵金谷,辄凭吊于苍烟落日之中。幽岛一声,则林花微落,风笛三弄,则青山欲晚,追悼往昔,流连烟景,不能自已。将军尝从容语石崇故事,且曰:「诡,得盗财帛,且杀盗灭口致富,卒以声色杀其身。说者谓绿珠者盗后身,因果之理,岂无故哉?」余读《石崇传》,孙秀使收叹曰:「奴辈利我财耳。」收者曰:「知财为祸,何不早散之?」无言。遂族诛之。嗟乎!高台爱妾,今也则多,前事之不臧,后人之师也。乃抚其盛衰之迹,取为今世之戒,长言咏之,且纪游焉。虞山杨圻叙。
洛阳自古说繁华,几度兴亡问落花。
游客独寻金谷路,牧童閒指石崇
香尘流水看不足,满眼山邱感华屋。
中散弹琴怨未终,华亭鹤唳哀相续晋嵇康临刑,顾视日影,援琴而弹,调成叹曰:「广陵散绝矣。」长沙王乂事败,陆机临刑,叹曰:「华亭鹤唳,其得闻乎?」石崇皆死五王之乱者。)
太康清宴万家春,一代豪华数季伦
赌富无人轻戚里,闲居有赋笑安仁(崇传曰:崇财产丰积,室宇宏丽。后房百数,皆曳纨绣、珥金翠,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与贵戚王恺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
倾都帐饮朱轮聚,未央夜诏拜征虏。
错疑声色是风流,不爱林泉爱歌舞。
河阳别馆起笙歌,水榭云房列绮罗。
宝帐飘香珠落索,画屏却月玉嵯峨(崇小字齐奴,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涧。拜征虏将军持节徐诸军事,送者倾都,帐饮于此。)
曾是嫦娥修月府,嫏嬛深锁春无主。
名园只合美人居,可怜粉黛皆尘土。
梁家少女美垂髫,金屋何人贮阿娇。
独有齐奴垂一顾,明珠三斛换纤腰(梁氏女绿珠,有殊色,善吹笛,崇聘之。其母索明珠三斛以难崇,崇即量珠予之,遂得绿珠。)
绿珠生小心常捧,雅擅宫商自矜宠。
歌罢微怜皓齿寒,舞馀犹怯明珰重。
芳轮辗转玉骢轻,红泪啼妆别母行。
万炬迎来花月夜,香车拥入失天明薛夜来魏文帝美人,以香车迎入宫。夜来别父母,登车,泪滴唾壶中,平旦视之,皆作红色。)
将军夜醉春眠美,好梦如云扶不起。
绿杨水暖弄妆迟,满院莺声催梳洗。
银屏珠箔护凉台,夜半春寒拥夜来。
玉笛一声清弄歇,沉香火底报花开。
鼎湖寂寞回龙驭,明年宫阙昏尘雾。
玉手薰香事早朝,三公七贵都非故。
新声初制郁轮袍,满坐公卿狗尾貂。
捧出紫云亲度曲,水精帘捲月轮高。
绝代佳人难再得,从此东都慕颜色。
黄金无计救全家,白骨如山殉倾国(自武帝崩,五王乱国。元康元年赵王伦孙秀洛阳,盗国柄,伦自为相国中书监,其党封侯无数,奴卒亦加爵。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语曰:「貂不足,狗尾续。」)
中书新贵意轻狂,走索云鬟侍象床。
忽发狂言惊杜牧,已闻矫诏杀王章
层台百尺开清宴,水佩风裳秋似练。
羯鼓声高酒半酣,门前缇骑收廷掾是年秋八月淮南王允起兵讨伦、秀,不克,死之。秀贪淫,使人求绿珠,崇时在金谷,方登凉台,临清流,妇人侍侧,使者以告。崇出姬妾数十人示之,使者曰:「奉命索录珠。」崇曰:「绿珠我所爱,不可得也。」秀怒,遂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绿珠坠楼下而死。秀因称崇及其甥欧阳建潘岳淮南王为乱,遂皆族诛之。)
将军回顾别蛾眉,黄犬东门信有之。
爱惜倾城输范蠡,烟波悔不载西施
美人恸哭事至此,义不独生请先死。
君恩似海恨似山,妾貌如花命如纸。
鸺鹠骤叫早黄昏,舞袖零星碧血痕。
同向青陵台畔去,落花如梦葬春魂宋舍人韩凭妻何氏美,康王欲之,宴青陵台,何氏阴腐其衣,投台下,左右持之不得,遂死,凭亦死。)
北邙芳草年年绿,人间万事如转毂。
流水桃花暮春,斜阳牛背山阳曲
故墟井邑近清明晋代衣冠邱陇平。
日落高原横万骑,阵图新筑伏波营金谷园今为第三师校武场,吴上将军练兵于此。)
玉垒春深旌旗静,游人到此伤烟景。
燕迷红树认空楼,蝶下平芜寻废井(《一统志》:河阳绿珠井。)
华林柳色敞辕门,胜日观兵芝盖翻。
画角一声归马晚,千营烟月带孤村。
归来煮酒丛台下,不赋阿房赋马射。
灯火梨花诗思清,潇潇幕府青山夜。
肠断花飞寒食天,春愁哀怨宝筝弦。
莫弹金谷园中事,楼外千山啼杜鹃。
谢蕴山伯得晋永平八砖以为研作宝研图图中三子侍 清 · 姚鼐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惜抱轩诗集十
琢磨新试麝煤烟,委卧荒榛几岁年。
匣研宝贻安石后,甄泥事在永和前。
列阶才已成三秀,入院声应嗣八砖。
便为越中誇故实,不须零瓦问甘泉。
夏侯常侍 西晋 · 潘岳
四言诗 出处:文选卷五十七
夏侯湛,字孝若谯人也。
少知名,弱冠辟太尉府,贤良方正徵,仍为太子舍人尚书郎野王中书郎南阳相。
家艰乞还。
顷之,选为太子仆,未就命而世祖崩。
天子以为散骑常侍,从班列也。
春秋四十有九,元康元年夏五月壬辰,寝疾,卒于延喜里第。
呜呼哀哉!
乃作诔曰:禹锡玄圭,实曰文命。
克明克圣,光启夏政。
其在于汉,迈勋惟婴。
思弘儒业,小大双名
显祖曜德,牧兖及荆。
父守淮岱,治亦有声。
英英夫子,灼灼其俊。
飞辩摛藻,华繁玉振
如彼随和,发彩流润。
如彼锦缋,列素点绚。
人见其表,莫测其里。
徒谓吾生,文胜则史。
心照神交,唯我与子。
且历少长,逮观终始。
子之承亲,孝齐闵参。
子之友悌,和如瑟琴。
事君直道,与朋信心。
虽实唱高,犹赏尔音。
弱冠厉翼,羽仪初升。
公弓既招,皇舆乃徵。
内赞两宫,外宰黎蒸
忠节允著,清风载兴。
泱彼乐都,宠子惟王。
设官建辅,妙简邦良。
用取喉舌,相尔南阳
惠训不倦,视民如伤。
乃眷北顾,辞禄延喜
余亦偃息,无事明时。
畴昔之游,二纪于兹。
班白携手,何欢如之!
吾语汝,众实胜寡。
人恶隽异,俗疵文雅。
执戟疲杨,长沙投贾。
无谓尔高,耻居物下。
子乃洗然,变色易容。
慨焉叹曰:道固不同。
为仁由已,匪我求蒙。
谁毁谁誉?
何去何从
莫涅匪缁,莫磨匪磷。
予独正色,居屈志申。
虽不尔以,犹致其身。
献替尽规,媚兹一人。
谠言忠谋,世祖是嘉。
将仆储皇,奉辔承华。
先朝末命,圣列显加
入侍帝闱,出光厥家。
我闻积善,神降之吉。
宜享遐纪,长保天秩。
如何斯人,而有斯疾。
曾未知命,中年陨卒。
呜呼哀哉!
唯尔之存,匪爵而贵。
甘食美服,重珍兼味。
临终遗誓,永锡尔类。
敛以时袭,殡不简器。
谁能拔俗,生尽其养?
孰是养生,而薄其葬?
渊哉若人!
纵心条畅
杰操明达,困而弥亮。
柩辂既祖,容体长归。
存亡永诀,逝者不追。
望子旧车,览尔遗衣
愊抑失声,迸涕交挥。
非子为恸,吾恸为谁?
呜呼哀哉!
日往月来,暑退寒袭。
零露沾凝,劲风凄急
惨尔其伤,念我良执。
适子素馆,抚孤相泣。
前思未弭,后感仍集。
积悲满怀,逝矣安及!
呜呼哀哉!
释奠颂 西晋 · 潘尼
 出处:全晋文
元康元年冬十二月,上以皇太子富于春秋,而人道之始莫先于孝悌,初命讲《孝经》于崇政殿
实应天纵生知之量,微言奥义,发自圣问,业终而体达。
三年春闰月,将有事于上庠,释奠于先师,礼也。
越二十四日景申,侍祠者既齐,舆驾次于太学
太傅在前,少傅在后,恂恂乎弘保训之道;
宫臣毕从,三率备卫,济济乎萧翼赞之敬。
乃扫坛为殿,悬幕为宫。
夫子位于西序,颜回侍于北墉。
宗伯掌礼,司仪辩位。
二学儒官,搢绅先生之徒,垂缨佩玉,规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执事之命。
设樽篚于两楹之间,陈罍洗于阼阶之左。
几筵既布,钟悬既列,我后乃躬拜俯之勤,资在三之义。
谦光之美弥劭,阙里之教克崇,穆穆焉,邕邕焉,真先王之徽典,不刊之美业,允不可替已。
于是牲馈之事既终,享献之礼已毕,释玄衣,御春服,弛斋禁,反故式
天子乃命内外郡司、百辟卿士、蕃王三事,至于学徒国子,咸来观礼,我后皆延而与之燕。
金石箫管之音,八佾六代之舞,铿锵闛𨶀,般辟俯仰,可以徵神涤欲,移风易俗者,罔不毕奏。
抑淫哇,屏《郑》《卫》,远佞邪,释巧辩。
是日也,人无愚智。
路无远迩,离乡越国,扶老携幼,不期而俱萃。
皆延颈以视,倾耳以听,希道慕业,洗心革志,想洙泗之风,歌来苏之惠。
然后知居室之善,著应乎千里之外;
不言之化,洋溢于九有之内。
于熙乎若典,固皇代之壮观,万载之一会也!
尼昔忝礼官,尝闻俎豆。
今厕末列亲睹盛美。
瀸渍徽猷,沐浴芳润,不知手舞口咏,窃作颂一篇。
义近辞陋,不足测盛德之形容,光圣明之遐度
其辞曰:
三元(《艺文类聚》作「三光」。)迭运,五德代微。
黄精既亢,素灵乃晖。
有皇承天,造我晋畿。
祚以大宝,登以龙飞。
宣基诞命,景熙遐绪
三分自文,受终惟武。
席卷要蛮,荡定荒阻;
道济群生,化流率土。
后帝承哉,丕隆曾构。
奄有万方,光宅宇宙。
笃生上嗣,继期挺秀。
圣敬日跻,浚哲闳茂。
留精儒信,敦阅(《初学记》作「敦悦」。)古训。
遵道让齿,降心下问。
铺以金声,光以玉润。
如日之升,如乾之运。
乃延台保,乃命学臣。
圣容穆穆,侍讲訚訚。
抽演微言,启发道真。
探幽穷赜,温故知新。
讲业既终,精义既研。
崇圣重师,卜日告奠。
陈其三牢,引其四县。
既戒既式,乃盥乃荐。
恂恂孔圣,百王攸希。
亹亹颜生,好学无违。
曰皇储后,体神合几。
兆吉先见,知来洞微。
济济二宫,蔼蔼庶僚。
俊乂鳞萃,髦士盈朝。
如彼和肆,莫匪琼瑶;
如彼《仪凤》,乐我《云韶》。
琼瑶谁剖?
四门洞开;
云韶》奚乐?
神人允谐。
蝉冕耀庭,细佩振阶。
德以谦光,仁以恩怀。
我酒惟清,我肴惟馨。
舞以六代,歌以九成。
莘莘胄子,祁祁学生
洗心自百,观国之荣。
学犹莳苗,化若偃草
博我以文,弘我以道。
万邦蝉蜕,矧乃俊造。
钻蚌莹珠,剖石摛藻。
丝匪玄黄,水罔方圆。
引之斯流,染之斯鲜。
若金受范,若埴在甄。
上好如云,下效如川。
昔在周兴,王化之始。
曰文曰武,时惟世子
今我皇储,济圣通理。
缉熙重光,于穆不已。
于穆伊何?
思文哲后。
媚兹一人,实副元首。
孝洽家邦,光照九有。
纯嘏自晋,永世昌阜。
微微下臣,过充近侍。
猥蹑风云,鸾龙是厕。
身澡芳流,目玩盛事。
竭诚作颂,祗咏圣志(《晋书·潘尼传》。又略见《艺文类聚》三十八,又《初学记》十四引两条。)
悯怀太子哀策元康元年 晋 · 晋惠帝
 出处:全晋文卷七
皇帝临轩,使洗马刘务告于皇太子之殡曰:咨尔遹!
幼禀英挺,芬馨诞茂。
既表髫龀,高明逸秀。
昔尔圣祖,嘉尔淑美。
显诏仍崇,名振同轨。
是用建尔储副,永统皇基。
如何凶戾潜构,祸害如兹!
哀感和气,痛贯四时。
呜呼哀哉!
尔之降废,实我不明。
牝乱沈灾,衅结祸成。
尔之逝矣,谁百其形?
昔之申生,含枉莫讼。
今尔之负,抱冤于东。
悠悠有识,孰不哀恸!
壶关干主,千秋悟己。
异世同规,古今一理。
皇孙启建,降祚尔子。
虽悴前终,庶荣后始。
窀穸既营,将宁尔神。
华髦电逝,戎车雷震。
芒芒羽盖,翼翼缙绅。
同悲等痛,孰不酸辛!
庶光来叶,永世不泯(《晋书·悯怀太子传》)
石苞、孙绍封诏 晋 · 晋惠帝
 出处:全晋文卷七
乐陵石苞,国祚莫继,其特以孙行(案:《石崇传》作「从孙演」。)乐陵(《书钞》四十八引《起居注元康元年诏。案:元康盖误,今从《石崇传》编于复祚后。)
改元永平 晋 · 晋惠帝
 出处:全晋文卷七
朕夙遭不造,淹恤在疚。
赖祖宗遗灵,宰辅忠贤,得以眇身托于群后之上。
昧于大道,不明于训,战战兢兢,夕惕若厉。
乃者哀迷之际,三事股肱,惟社稷之重,率遵翼室之典,犹欲长奉先皇之制,是以有永熙之号。
然日月逾迈,已涉新年。
开元易纪,礼之旧章。
其改永熙二年永平元年(《晋书·惠帝纪》)
秘书监永平元年二月戊寅 晋 · 晋惠帝
 出处:全晋文卷七
秘书综理经籍,考核古今,课试署吏,领四百人,直专其事,然后精详,中书自有职务,相连统摄,省事付丞,理必未尽(《书钞》五十七引《起居注》,又引王隐《晋书》,惠帝永平元年诏。)
汝南王亮太宰元康元年三月丙寅 晋 · 晋惠帝
 出处:全晋文卷七
大司马、汝南王亮体道冲粹,通识政理,宣翼之绩显于本朝,《二南》之风流于方夏,将凭远猷,以康王化。
其以太宰录尚书事,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增掾属十人,给千兵百骑,与太保卫瓘对掌朝政(《晋书·汝南王亮传》)
矫诏授楚王玮元康元年六月 西晋 · 惠废贾皇后
 出处:全晋文卷十三
太宰太保欲为伊霍之事,王宜宣诏,令淮南长沙成都王屯宫诸门,废二公(《晋书·楚王玮传》。贾后使惠帝为诏,夜使黄门赍以授欲复奏,黄门曰:「事恐漏泄,非密诏本意。」遂勒军收太宰汝南王亮太保卫瓘杀之。坐矫制斩,百姓为之立祠。贾后先恶,又忌,故以计相次诛之。案:传似此诏贾后逼帝为之,《惠帝纪》作贾后矫诏。)
卫巨山 西晋 · 束皙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七
元康元年楚王玮矫诏举兵,害太保卫公及公四子三孙。
世子黄门郎巨山有交好;
时自本郡来赴其丧,作吊文一篇,以告其柩。
曰:
同志旧友阳平束皙顷闻飞虎肆暴,窃矫皇制。
祸集于子,宗示方几灭。
越自冀方,来赴来祭。
遥望子弟,铭旌丛立,既窥子庭,其殡盈十。
徘徊感恸,载号载泣。
敛袂升阶,子不我揖。
引袂授祛,子不我执。
哀哉魂兮,于焉乃集(《御览》五百九十六)
冠礼仪 西晋 · 王堪
 出处:全晋文
永平元年正月戊子,冠中外四孙。
立于步广里舍之阼阶,设一席于东厢。
引冠者以长幼次于席南,东上。
宗人立于西厢,东面南上。
立于东轩西,南面西上。
陈元服于席上。
宗人执仪,以次呼冠者,各应曰“诺”。
宗人申诫之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
兄弟具来,咸加尔服。
弃尔幼志,顺尔成德。
敬慎威仪,惟人之则,寿考惟祺,永受景福”。
冠者高跪而冠,各自著布,兴,再拜,从立于宾,南上。
酌四杯酒,各拜醮而饮。
事讫,上堂,向御史府君再拜。
讫,冠者皆东面坐,如常燕礼时。
宗人东平王隆叔祚、王循道安、王建始
此皆古礼也。
但以意斟酌,从其简者耳(《通典》五十六)
合放光光赞略解序 前秦 · 释道安
 出处:全晋文
放光、光赞,同本异译耳。
其本俱出于阗国持来,其年相去无几。
光赞,于阗沙门祇多罗以泰康七年赍来,护公以其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出之。
放光分如檀以泰康三年于阗为师送至洛阳,到元康元年五月乃得出耳。
先光赞来四年,后光赞出九年也。
放光,于阗沙门无义罗执梵、竺叔为译,言少事约,删削复重,事事显炳,焕然易观也,而从约必有所遗,于天竺辞及腾每大简焉。
光赞,护公执梵本,聂承远笔受,言准天竺,事不加饰,悉则悉矣,而辞质胜文也。
每至事首,辄多不便,诸反覆相明又不显约也。
考其所出,事周密耳,互相补益,所悟实多,恨其寝逸凉土九十一年,几至泯灭,乃达此邦也。
斯经既残不具并,放光寻出,大行华京,息心居士翕然传焉。
中山和上遣人于仓垣断绢写之,持还中山中山王及众僧城南四十里幢幡迎经,其行世如是。
是故光赞人无知者,昔在赵魏并得其第一品,知有兹经而求之不得。
至此,会慧常、进行、慧辩等将如天竺,路经凉州,写而因焉。
展转秦雍,以晋泰元元年五月二十四日乃达襄阳
寻之玩之,欣有所益,辄记其所长,为略解如左。
般若波罗蜜者,成无上正真道之根也。
正者等也,不二入也。
等道有三义焉:法身也、如也、真际也。
故其为经也,以如为首,以法身为宗也。
如者,尔也,本末等尔,无能令不尔也。
佛之兴灭,绵绵常存,悠然无寄,故曰如也。
法身者,一也,常净也,有无均净,未始有名,故于戒则无戒无犯,在定则无定无乱,处智则无智无愚,泯尔都忘,二三尽息,皎然不缁,故曰净也,常道也。
真际者,无所著也,泊然不动,湛尔玄齐,无为也,无不为也,万法有为,而此法渊默,故曰无所有者,是法之真也。
由是其经万行两废,触章辄无也。
何者?
痴则无往而非徼,终日言尽物也,故为八万四千尘垢门也;
慧则无往而非妙,终日言尽道也,故为八万四千度无极也,所谓执大净而万行正,正而不害妙乎大也。
凡论般若,推诸病之疆服者,理辙者也;
寻众药之封域者,断迹者也。
高谈其辙迹者,失其所以指南也。
其所以指南,若假号章之不住,五通品之不贡高,是其涉百辟而不失午者也。
宜精理其辙迹,又思存其所指,则始可与言智已矣。
何者?
诸五阴至萨云若,则是菩萨来往所现法慧,可道之道也。
诸一相无相,则是菩萨来往所现真慧,明乎常道也。
可道,故后章或曰世俗,或曰说己也。
常道,则或曰无为,或曰复说也。
此两者同谓之智而不可相无也。
斯乃转法轮之目要,般若波罗蜜之常例也(《释藏迹》七。)
赠四王冠诗 魏晋 · 应亨
 押有韵
《诗纪》依《初学记》编入汉诗。曾培《初学记》校记云。亨为贞从孙。贞见《晋书》文苑传。又永平晋惠帝年号。则后汉字误也。逯案。曾说是。序:永平四月。外弟王景系兄弟四人并冠。贻四王子《诗》曰:(○《书钞》八十四。《初学记》十四。○逯案。晋惠帝永平元年三月改元元康。此云永平四月。仍有讹误。通典五十六载王堪冠礼仪云。永平元年正月戊子冠。中外四孙设一席于东厢。引冠者以长幼次于席。南面东上。宾宗人立于西厢。东面面上。立于东轩陈元服于席上云。据此王堪为冠者之一。又王堪之字曰世胄。《书钞》引序文有世彻、世从、世毋三人。世毋乃世胄之脱误。可证此诗为王景系、王世胄等加冠作。序文四月正月之讹。)
济济四令弟,妙年践二九。
令月惟吉日,成服加元首。
人咸饰其容,鲜能离尘垢。
虽无兕觥爵,杯醮传旨酒(○《初学记》十四作后汉应亨赠四王冠诗。《诗纪》四。又《书钞》八十四作贻四王子诗。引九、首、酒三韵。《御览》五百四十引九、首、酒三韵。)
正法华经记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太康七年八月十日敦煌月支菩萨沙门法护,手执梵经,口宣传出《正法华经》二十七品,授优婆塞聂承远、张仕明、张仲政其笔受,竺德成、竺文盛、严威伯、续文承赵叔初张文龙陈长玄等其劝助欢喜,九月二日讫。
天竺沙门竺力龟兹居士帛元信共参校,元年二月六日重覆。
元康元年长安伯虎四月十五日写素解(《释藏迹》八。)
放光经记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惟昔大魏颍川朱士行,以甘露五年出家,学道为沙门,出塞西至于阗国,写得正品梵书梵本九十章六十万馀言,以太康三年遣弟子弗如檀晋字法饶送经梵本至洛阳
住三年,复至许昌,二年后至陈留界仓垣水南寺
元康元年五月十五日,众贤者共集议,晋书正写。
时执梵本者于阗沙门无叉罗,优婆塞、竺叔口传,祝太玄、周玄明笔受,正书九十章,凡二十万七千六百二十一言。
时仓垣诸贤者等大小相劝助供养,至其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写都讫。
经义深奥,又前后写者,参校不能善悉。
至太安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沙门竺法寂来至仓垣水北寺,求经本写时检取现品五部,并梵本,与竺叔更共考校书写,永安元年四月二月讫。
于前后所写校,最为差定。
其前所写,可更取校。
晋梵音训,畅义难通,诸开士大学文生书写供养讽诵读者,愿留三思,恕其不逮也(《释藏迹》七。)
如来大哀经记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元康元年七月七日敦煌菩萨支法护,手执梵经,经名《如来大哀》,口授聂承远道真,正书晋言,以其年八月二十三日讫。
护亲自覆校,当令大法,光显流布,其有览者,疾得总持,畅泽妙法(《释藏迹》九。)
渐备经十住梵名并书序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波牟提陀,晋曰一住。
维摩罗,晋曰二住。
波披迦罗,晋曰三住。
阿至摸,晋曰四住。
头暗邪,晋曰五住。
头罗迦摩,晋曰七住。
阿遮罗,晋曰八住。
抄头摩提,晋曰九住。
昙摩弥迦,晋曰十住。
渐备经,晋曰十住名。
第一住名悦豫,第二住名离垢,第三住名兴光,第四住名辉耀,第五住名难胜,第六住名目前,第七住名玄妙,第八住名不动,第九住名善哉意,第十住名法雨,渐备经十住行。
第一住令亡,第二住说戒行,第三住说十二门五通事,第四住说三十七品事,第五住说四谛事,第六住说十二因缘事,第七住说权智事,第八住说神足变化事,第九住说神足教化事,第十住亦说神足教化事,渐备经护公以元康七年出之,其经有五卷五万馀言,第一卷说一住事,今无此一卷,今现有二住以下至十住为十品。
渐备经十住,与本业大品异,说事委悉于本业大品,不知何以曀于凉州
凉州道士释教道竺法彦义,斯二道士,并皆博学,以经法为意,不知何以不集此经又亦不闻其有所说。
始知博闻之难,为人兴显经,且亦是大经,说事广大,义理幽深,乃是众经之美望,辞叙茂赡,真有奇闻。
而帛法巨亦是博学道士,昔邺中亦与周旋,不知何以复不集此经,又不闻其言,博闻强记信难。
有护公出《须赖经》,虽不见,恒闻彦说之,张天锡更出《首楞严》,故当应委于先者。
元康七年十一月二十日,沙门法护在长安市西寺中出《渐备经》,手执梵本,译为晋言,护公菩萨人也。
寻其馀音遗迹,使人仰之弥远。
夫诸方等无生诸三昧经,类多此公所出,真众生之冥梯。
大品出来,虽数十年,先出诸公,略不综习,不解诸公何以尔。
诸公才明过人,当能留心思研,心以为至业者,故当极有所得。
先出诸公,故恨太简,于文句殊多可恨。
大品顷来东西诸讲习,无不以为业,于文句犹不同,觉其转深,但才分有限,思寻有极,幽旨作(案有脱误)非短思所尽,然文句故可力为,方欲研之,穷此一生,冀有微补。
渐备经恨不得上一卷,冀因缘冥中之助,忽复得之。
渐备所说,位分众行,各有阶级,目下殊异于众经,方欲根悉研寻之,如今茫茫,犹涉大海,不知第一住中何说。
彼或有因缘,信使君不可不持作意(案有脱误。),尽寻求之理,大品上两卷,若有可寻之阶,亦勤以为意。
护公出《光赞》,计在《放光》前九年,不九年当八年,不知何以遂逸在凉州,不行于世。
寻出经时,乃在长安出之,而都不流行,乃不知其故。
吾往在河北,唯见一卷,经后记云十七章,年号日月,亦与此记同,但不记处所,所以为异。
然出经时,人云聂承远笔受,帛元信沙门法度,此人皆长安人也。
以此推之,略当必在长安出此经。
梵本亦言,于阗沙门只多罗所斋来也,此同如慧常等凉州来疏,正似凉州出,未详其故。
或乃护公在长安时,经未流宣,唯持至凉州未能乃详审。
泰元元年岁在内子五月二十四日,此经达襄阳,释慧常以酉年因此经寄牙市人康儿,展转至长安长安安法华遣人送至牙市,牙市人送达襄阳,付沙门释道安
襄阳时齐僧有三百人,使释僧显写送与扬州道人竺法汰,《渐备经》以泰元元年十月三日襄阳,亦是慧常等所送,与《光赞》俱来。
南乡间人留写,故不与《光赞》俱至耳。
《首楞严》《须赖》,并皆与《渐备》俱至。
凉州道人释慧常,岁在壬申,于内苑寺中写此经,以酉年因寄,至子年四月二十三日襄阳
《首楞严经》事事多于先者,非但第一、第二、第九此章最多,近三四百言许,于文句极有所益,须赖经亦复小多,能有住处,云有五百戒,不知何以不至,此乃最急。
四部不具,于大化有所阙。
《般若经》乃以善男子善女人为教首,而戒立行之本,百行之始,犹树之有根,常以为深恨。
若有缘便,尽访求之,理先梵本有至信,因之勿零落(《释藏迹》九。)
赠四王冠诗序 晋 · 应亨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五
永平四年(案,惠帝永平元年三月改元元康,此云四年,必有误。)
外弟王景系兄弟四人并冠,故贻之诗(《初学记》十四年作「后汉」,误,《御览》五百四十。)
君臣同谥议 东晋 · 徐邈
 出处:全晋文
郭奕谥景,诏实不以犯帝谥而改也,又武帝永平元年昭书,贵贱不嫌同号,周公谥文,君父同称,名行不殊,谥何得异
自今以后,其各如礼(《通典》一百四,太元四年。)